一種新的切入觀點 ─ 世代正義

陳秉暉(青年要好野學貸組執委)

 

很多人身邊的朋友會問我說,我們都聽過階級、性別這些切入問題的角度,但是究竟世代正義是個怎樣的觀念?

我最喜歡舉的一個簡單例子是選舉年齡的限制,我們來看選罷法中的規定:

    選舉人年滿二十三歲,得於其行使選舉權之選舉區登記為公職人員候選人
    。但直轄市長、縣(市)長候選人須年滿三十歲;鄉(鎮、市)長候選人
    須年滿二十六歲

    選舉人年滿二十三歲,得由依法設立之政黨登記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
    國民立法委員選舉之全國不分區候選人。

再來看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的規定:

  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且曾設籍十五年以上之選舉人,
    年滿四十歲,得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這大家應該小時後考試都記到爛掉了XD)

所以我們看清楚一點就會發現,僅只在法律上明文的規定就是如此,是在我們的法律中明明白白的以年齡直接判定年齡不足的年輕人不適合參選公職,是直接把年齡不足的年輕人視為不足以/不夠格參選公職,而不是讓每個成年公民都能參選再交由選民發揮判斷,實際一個一個候選人下去檢視,我想這裡面確實是有問題的。當然問題絕對不只這個,我一直覺得這是個不那麼大的問題,因為即便去除年齡限制,參選公職還是有重重的阻礙在年輕人前面擋著,但我認為這卻是非常明確而直接的年齡歧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寫在法律中

各種家父長制現身的場合其實都能看到這類問題,在中小學裡學生的意見與想法不被重視,連最基本的服裝儀容都要由父母師長以為學生好的出發點代為決定,強硬的以髮禁、襪禁、制服強加約束;在大學裡學生的意見與想法同樣不被重視,宿舍門禁制、斷網、熄燈,甚至二一退學,其實某種程度上都在替學生認定怎樣的生活或怎樣的人生安排對他好,強迫他接受不問他意見,我們的大學自治也只是教授治校,學生的聲音一直很難透出來。

即便成年成為經濟獨立自主的公民,在職場中「草莓族」等各種汙名標籤一代一代從未斷過,父母對其生活持續的過度干預也不少見,在公共政治領域也或多或少充滿歧視,法律中明明白白的年齡歧視,甚至當陳水扁任用羅文嘉、馬永成等平均三十歲幾的人當幕僚,還因為年紀被譏為童子軍治國。而我也不難看到從同樣是年輕人的我們口中說出「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或「現在的小孩、國中生、高中生『都』怎樣怎樣」,但我想問的是他們真的「都」怎樣怎樣嗎?而我們在那個時候都沒有這些事情嗎?還是說不定更糟?

我相信這絕非特定一個世代的問題,是一直以來社會對年輕人聲音的不重視,是結構的因素讓年輕人無法一起參與制定規則,只能任由上一代的人由他們的有色眼鏡,用他們自己制定的標準來品評年輕人的一切。一代一代的年輕人被說一代不如一代,被認為愈來愈爛、素質愈來愈差。然後「草莓族」這個稱號所代表的世代,從原本的五年級生偷偷的轉變為對六七年級生的指稱,我們甚至不難想像它會繼續被延用下去,但,所以台灣人愈來愈差,大概幾個世代後就要完蛋了,是這樣嗎?我認為世代正義的根本訴求正是要回應這個問題,是要破除家父長制,是要讓年輕人的聲音能夠透出來,讓社會的規則也能由我們一起和所有人共同參與制定,讓年齡歧視能被消除,讓草莓族這個稱號不要繼續愚蠢的延用下去,很多問題如果我們用一種世代的角度下去觀看,會發現那其實和我們密切相關。

其實對我來說,這個世代之間的切入角度是非常新穎且有意義的,因為我一直以來發現這塊真的很少人有碰觸或耕耘,而我正是期許這個組織可以以這樣一個新穎的世代正義觀點提出另一種思考的角度,同時也希望這樣論述的方式可以讓許多年輕人能化挫折的理想為行動的可能,也希望大家能和我們一起努力。

「青年要好野」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9%9D%92%E5%B9%B4%E8%A6%81%E5%A5%BD%E9%87%8E/187584

如果大家認同我們的主張,請幫我們按讚、轉貼、分享、宣傳,

用我們年輕人最善於使用的網路讓更多人知道,讓我們一起努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年要好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